活动信息

让大山不再流泪
——2017四川大凉山助学行暨探访失依儿童
【助学背景】:
〖 触动前行 〗
偶然看到一篇作文“泪”,内心深深的受到触动,很心疼很心酸,情绪全无,决定一定要去实地看看才行。
“爸爸四年前死了。爸爸生前最疼我,妈妈就天天想办法给我做好吃的。可能妈妈也想他了吧。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我把妈妈接回家,坐了一会儿,我就去给妈妈做饭。饭好了,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 大凉山四年级彝族小姑娘木苦依伍木的一篇作文,被网友称为一篇世界上最悲伤的作文。

〖 印象凉山 〗
一直以来,贫苦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给外界留下的最深印象之一,贫穷、吸毒、艾滋等残酷字眼挥之不去。“大凉山”对于多数人来说也许就是陌生又熟悉的“另一个存在”。
长期以来,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观念、疾病,上世纪90年代又沾上了毒品这个恶魔……一系列问题交织在一起,让这片土地饱受苦难。

〖 凉山现状 〗
您不知道,就在这连绵不绝的川西大山中有一群孩子每天走2、3小时去学校上课,您也不知道他们有的连每学期200元钱的伙食费都交不起,每到开学时,他们的父母就背着一袋一袋的土豆到学校,作为学费或者伙食费。您当然也不知道,他们当中住校的孩子,一张不足1米5宽的小床上,要挤着睡觉。是的,有太多不知道……这一次火烈鸟带大家走进大凉山,亲眼目睹这里的孩子以及学校的真实状况。

〖 助学经历 〗
只要,
有一颗关爱的心,
有一双强劲的脚,
有一群人默默的支持!
火烈鸟助学的脚步决不会停下来。。。
2011年端午走进广东连南,珠三角扶持比较大,相对比较饱和
2012年端午走进广西环江,迁移的比较多,政府力度大,基本得到缓解
2013-2016年连续四年走进贵州黎平,开展了一对一、资助老师、建教学楼等项目,各方面慢慢得到改善
2017年圣诞将走进中国最贫困的地方——大凉山,到底是不是真的如上所说?这一次火烈鸟带大家走进大凉山,亲眼目睹这里的孩子以及学校的真实状况。

【助学目的】:
l 爱心传递,通过实地助学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
l 亲手送达,亲自走进四川大凉山,看望当地的失依儿童和支教老师,将爱心送达到户;
l 实地走访,深度的走进学校和家里,了解他们真实的现状与需求,让更多人关注与帮助;
l 互动交流,更当地的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生活,让孩子们感受到一丝温暖;
【活动组织】:广州市火烈鸟山区助学会 zx.hlnhw.cn
每年一次爱心助学
通过户外徒步的方式
深入交通不发达贫困山区
将爱心亲自传递到户
引发更多社会人士的关注和帮助
同时提升他们自身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助学形式】:
有钱出钱——将公开、自愿、自费的原则,以我们户外群和朋友圈为主自愿自发捐助,主要用于1、是这次采购学习用品、体育用品和看望失依儿童,2、贵州伍老师工资补助以及学生奖学金;
有物出物——这次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学生工具书进行认捐,以及小孩子喜欢的公仔、玩具等;
有力出力——亲临四川大凉山,费用自理,需要把广州收集的物资全部带到学校或徒步送到家里。
【捐款预算】:
1、大凉山学校访物资采购0.8万、家访0.7万
2、贵州伍老师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工资补助1.2万(从2015年到现在两千,2018年政府有些补助,至此减少到1千);
3、贵州银南小学奖学金0.5万。
【捐款账号】:
交通银行:6222620710004799308 温云聪
支付宝:13543139711 温云聪
转款后请与云聪13543139711 联系确定
捐助物资和款项适时在网站更新zx.hlnhw.cn
【捐物地点】:
天河城南门火烈鸟办公室(地铁体育西H出口,天河南一路4号606)
联系人:云聪13168371360
捐物截止时间:12月13日(中午12点)

【活动时间】:12月23-28日(共6天)
【活动强度】:中级户外,风景★★★ 艰辛★★★ 意义★★★★★
【活动咨询】:青锋:13922258260 缘子13543096288
【吃 住 行】:餐馆吃或在村民家煮饭吃,住旅店和村民家,徒步共大概10公里
【活动费用】:全程AA,预计每人2500元,主要包括吃饭、住宿、交通
【活动行程】:
第一天(23周六)下午广州飞西昌,晚上到达西昌住下 住西昌
第二天(24周日)上午去昭觉县,下午木渣洛村走访 住昭觉
第三天(25周一)上午去美姑县,下午处火千村走访 住美姑
第四天(26周二)上午去乐约村,下午小学交流 住乐约
第五天(27周三)上午失依儿童走访,下午返回西昌 住西昌
第六天(28周四)上午螺髻温泉瀑布,下午返回广州
【装备要求】:
必须装备——双肩背包,登山鞋,头灯或电筒等;
所需装备——小音响、登山杖、水壶、头巾、太阳镜、帽子、相机、DV、充电器等;
集体装备——对讲机、统一体恤、急救药品、活络油等。
【参加人员】:
队员要求: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服从安排并能为团队做出贡献,如报道/拍摄/录像/访谈/笔录/财务/体力/等,有特长的优先。
【贵州助学事件】:

【历史助学】:
2011年端午广东连南助学——
2011年端午我们去连南县三排镇百斤洞希望小学、九龙寨、朗基村进行爱心传递。
连南助学活动精彩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xMDI0ODk2.html

2012年端午广西环江助学——
2台车,3天时间,11个队友,168份爱心捐赠,1836公里路程,26000元捐款
1间校舍,5个年级,9个教师,85个学生,94双渴望的眼睛和稚嫩的肩膀。
广西助学精彩视频连接: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8068236_ascending_0_mode_pic.html

2013年端午去贵州黎平助学——
贵州黎平山区助学视频连接: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2008486.html

2014年端午去贵州黎平助学——
贵州助学总结:
http://www.hlnhw.com/portal.php?mod=view&aid=137

2015年中秋去贵州黎平助学——
火烈鸟2015贵州助学第一天
http://www.hlnhw.com/portal.php?mod=view&aid=216
火烈鸟2015贵州助学第五天
http://www.hlnhw.com/portal.php?mod=view&aid=221

2015年助学会成功开展的两个项目——
留住山村教师,留住希望
http://www.hlnhw.com/portal.php?mod=view&aid=165

贵州黎平培福小学竣工典礼
http://www.hlnhw.com/portal.php?mod=view&aid=229

2016年中秋贵州黎平助学——

【参考资料】:
——图片故事——

有一种感动叫难过
你举起渴求的手臂还有辛酸的童年
有一种画面不是美
双眸忧郁,看不透阳光照耀而迷惑
企盼平等,想温暖在春天播种希望
可贫困的枷锁早已束缚美好的向往
本不该让孩子衣衫褴褛
像奶奶的过去
但真实的心寒
依旧让爷爷费解
——《有一种感动,叫难过》来源网络
相信有不少人见过上图,这张照片一度激起众多诗人创作的灵感,照片拍摄于2010年的四川凉山,小女孩名叫阿牛阿加。贫困的生活没有阻挡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其实,在我们的祖国,这样的阿牛阿加还有很多……

有这样一群孩子
他们还嗷嗷待哺时
父母就远离家乡
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

有这样一群孩子
最简单的课桌椅
对他们来说也是奢求
只能任知识在石头的缝隙里流淌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川滇交界,总人口约473万,其中彝族占半数以上。这里境内6万多平方公里几乎全是山地,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交通闭塞、自然环境恶劣,下辖的17个县市中有13个为国家级贫困县。上图为2016年3月17日,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被称为“悬崖村”的阿土勒尔村,村里的孩子们陆续准备爬天梯赶往学校。
——乐约小学——

乐约村小学位于美姑县乐约乡乐约村,校舍是两间土房,有2名支教老师。由于师资有限,全校只有两个年级两个班:三年级20人,六年级17人。上图为2016年3月24日,刚下过雨,乐约村小学的孩子们在教室前面的操场上玩耍。

学校里唯一的体育设施是操场上有一个由一根木头和一个铁丝圈组合成的简易篮球架。上图为2016年3月23日,孩子们冒着小雨天气拿着足球在投篮。

后来,村里一个外出打工回来的青年帮助改进了简易篮球架,安上了在学校库房里找到的正式篮筐。上图为2016年4月28日,进一步改进了篮球架立在农田旁的操场上,两个孩子攀爬着篮球架的两根木桩进行比赛。

但比起恶劣的教学环境,适龄儿童高比例的辍学率是乐约村小学面临的更为严峻的问题。图为2016年3月24号,9岁的阿约拉正和7岁妹妹阿约拉龙爬上教室的窗户听老师上课。辍学在家的兄妹俩平时负责在家放牛羊,如果下雨不能放牛羊的时候,他们会跑到学校来玩。

乐约村16周岁以下的儿童有148个,上学的儿童只有68个,80个人辍学在家。图为2016年4月28号,没有上学的9岁的阿约拉么站在学校的标语前面。他负责在家里照看弟弟,家里一个姐姐在乐约村小学上六年级,另一个姐姐上三年级。

其实乐约村小学的现状只是是大凉山贫困学校的一个缩影,而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其实有很多很多。
——失依解读——
“失依”儿童
大大凉山的孩子,不仅仅被称作“留守儿童”,幼小的他们所经受的一切,赋予了他们更多的独特称呼。
在大凉山彝族自治州,有一个叫哈西的小女孩。哈西梳着整齐的马尾巴,只是头发因为营养不良发黄了。一个人抱了一捧干草回家,再放两根柴在一个土坑底,开始生火。她一句汉语不会讲,不知自己几岁,衣服和大多数彝族孩子一样脏得发黏。
对于一点现金还是懂得点头,立刻放进棉衣里面的衣服口袋。午饭看起来还不错,有挂面和一点盐巴和辣椒面。几公里外的姨妈一两个月估摸哈西没有饭吃了,就会带点过来。哈西会用电饭锅,床上也有一双新袜子,然而铺盖却是由几条烂布、破衣服、烂毡块堆成,看不出哪个可以当被子盖。

哈西不知道自己的年纪,也不知道哥哥去了哪里,她的父母并未死亡,却已经多年杳无音讯。按现行政策她无法享受任何补助。
像哈西这样的孩子,被称为大凉山的“失依”儿童。
对于“失依”儿童这个说法,更确切的是指失去了父母照顾的孩子。目前国家规定可以享受孤儿补贴的,是父母双亡的孩子,而哈西这样只记得妈妈的样子,对于父母长辈的概念都模糊了的孩子,却实际上没有人抚养了。大凉山彝族的此类孤儿极多,按照民政部门统计,包含7000人左右的双亲死亡孤儿,失去父母抚养的孩子达到了2.5万人。
失依儿童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彝族人口的2%。追问孤儿的父母问题,一半是由于一个非农业社会对于现代文明的遥远脱节,一半是由于一部大凉山彝族的毒品艾滋病流行史。
失依儿童多被年迈祖父母收养照顾,饮食结构单一,严重缺乏食物和营养,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因家中无劳动力,更加遭受贫困和缺粮等危机,导致多数儿童营养不良。贫困地区的房屋差,卫生状况差,许多孩子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疾病,且患病后无钱医治,居当地人口死亡率之首。
这些没有爸妈的孩子过早地承担繁重体力劳动女孩子要学习做饭、背柴、照看弟妹、养猪;男孩子主要是放牛、马、羊等家畜;靠近集市居住的孩子则从小就跟着母亲去拣废品。
失依儿童的最好归宿是送到学校的爱心班里。但是送到学校,并不意味着都能通过社会救助和自身努力改变命运。许多孩子根本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因此,中途退学的学生不计其数。退学后,好多“失依”的孩子便加入了打工大潮。

他们生活在贫困而偏僻的远方,
那里白云蓝天,山谷回响,
而失学的不幸却使他们几度失望。
他们的笑容像春天的花儿一样,
眼神清澈,明媚阳光,
而失学的痛楚却使他们无法飞翔。
他们将家庭的重担扛起于肩上,
心中却燃烧着小小的读书梦想。
一起前行!让知识的喜悦出现在他们的面庞,
一起前行!让我们一起去拥抱明天那初升的太阳!
